阿里康网
中医
快速搜索

中医调理膏方大全

2015年05月03日

1.益气活血膏方

【适应症】畏寒自汗,易于感冒,倦怠无力,精神萎顿,头昏耳鸣,心悸气短,疼痛固定不移,瘕瘕肿块,肌肤甲错,唇舌暗紫,或见瘀点、瘀斑、血缕,或有肢体痿废不用,脉沉涩无力。

【配方】生黄芪250克,党参200克,赤芍药150克,白芍药150克,川芎90克,当归120克,桃仁90克,红花90克,白术120克,青皮90克,陈皮90克,柴胡90克,生蒲黄(包煎)90克,黄精100克,丹参120克,升麻90克,炙甘草60克,广地龙90克,五灵脂90克,檀香45克,砂仁(后人)30克,茯苓100克,香附90克,山药250克,防风100克,神曲100克,山楂90克,牛膝120克,生地黄120克,枳壳100克,麦门冬120克,牡丹皮100克,延胡索100克,泽兰叶100克,乌药90克。

【制备】将以上药物放人清水中浸泡一昼夜,然后用快火连煎三汁,用细纱布过滤,去渣取汁,再以文火慢慢煎煮浓缩。另用鳖甲胶200克,以黄酒400毫升浸泡烊化,冰糖或蔗糖500克,连同50克参三七粉,趁热一同冲入药中收膏,待冷却以后便可服用。

【分析】本方为气虚血瘀的病证而设,因为气为血帅,气能行血,气的生化不足或气的消耗过多,导致气虚证。另外气与血的关系十分密切,气虚直接影响着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气的推动无力,血行迟缓不畅而成瘀。所以方中一组药物用生黄芪、党参、白术、黄精、茯苓、山药、炙甘草等益气扶正,推动血液运行;另一组以赤芍药、白芍药、川芎、桃仁、红花、丹参、广地龙、山楂、牡丹皮、泽兰叶、参三七粉等活血化瘀;更用生蒲黄、五灵脂、延胡索等化瘀止痛。以上益气、活血、化瘀三者为本方的主要治疗思想。同时配合应用鳖甲胶软坚消积;当归、生地黄、麦门冬补血养阴;青皮、陈皮、柴胡、檀香、枳壳、乌药等行气理气;以升麻升发清阳;防风与黄芪、白术共同益卫固表;砂仁、香附、神曲健脾助运。

总之,本方综合了固本清源的治疗思想,在益气、活血的前提下,考虑到消积、补血、行气、止痛、升阳、助运等多环节的协同作用,以冀治疗意图得以顺利实现。服用后期可配合成药补中益气丸、生脉饮、血府逐瘀口服液等以巩固疗效。

3.行气类膏方

润肺和肝膏


【适应症】治两胁胀痛,时作咳嗽等。

【配方】党参15克,麦冬、桑叶、枇杷叶(去毛)、川石斛各24克,橘红、炒枳壳各12克,生薏米30克,生杭芍18克,甘草9克。

【制备】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浓汁,少加炼蜜为膏。每服9克,白开水送下。

佛手膏


【适应症】适用于胸痛、胁肋胀痛、呕吐、嗳气少食。

【配方】佛手片、白芍、白术各30克,党参、川芎、茯苓、生地各60克,当归150克,冰糖240克,甘草15克。

【制备】上药切碎,用水煎3次,分次过滤去渣,滤液合并,小火煎熬,浓缩,加冰糖收膏。每服15克。

4.抗瘤类膏方

中医调理膏方大全

抗瘤类膏方:夏枯草膏、黄药子膏、龙胆膏、蛇莓膏、噎膈膏

夏枯草膏

【适应症】消积化痰。适用于甲状腺癌,淋巴结核等。

【配方】夏枯草750克,当归、酒炒白芍、玄参、乌药、浙贝母、炒僵蚕各15克,昆布、桔梗、陈皮、川芎、甘草各9克,酒炒香附30克,红花6克。

【制备】共为粗末,水煎浓汁,过滤取汁,文火熬浓,加白蜜240克,收膏。每服2匙,一日2次。

黄药子膏

【适应症】功用适用于食道癌。

【配方】黄药子9克,败酱草、白英各20克,金银花12克,急性子3克,龙葵、瞿麦、山豆根各6克,斑蝥015克。

【制备】前八味加水煎熬,去渣,加红糖适量,再加入斑蝥粉和匀。每服10克,一日3次。

龙胆膏

【适应症】功用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配方】龙胆草、当归、黄柏、栀子、黄芩各30克,芦荟、大黄、黄芪、党参、阿胶、木香各15克,半支莲40克。

【制备】用水煎透,过滤去渣,加红糖适量收膏。每服25克,一日2次。

蛇莓膏

【适应症】功用治上颌窦癌。

【配方】蛇莓20克,山豆根、紫草、僵蚕各6克,全蝎4.5克,蜈蚣2克。

【制备】加水煎透,过滤去渣,加红糖适量收膏。每服20克,一日3次。

噎膈膏

【适应症】治食道癌,胃癌,噎塞隔食。

【配方】人乳、牛乳、芦根汁、生晒参汁、龙眼肉汁、甘蔗汁、梨汁、生姜汁(各)等分。

【制备】和匀,煎熬浓缩收膏。任意食之。

5.健胃类膏方

健胃类膏方:无花果膏、健脾阳和膏、助胃膏、楂术膏、楂梨膏

无花果膏

【适应症】病后虚弱,消化不良,干咳无痰,老年便秘等。也可作为肺结核、肝炎的辅助治疗药物。有益胃润肠,清肺化痰功效。

【制备】无花果1000克,加水煮烂,小火熬成膏,加白糖750克,和匀,煎透,收膏。每服2匙,一日2次。

健脾阳和膏

【适应症】温运脾阳,行气止痛。适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面色萎黄等。

【配方】党参、茯苓、枇杷叶各60克,白术、桔梗、木香、辛夷各30克,炒枳壳、陈皮、苏叶、羌活各45克,草豆蔻36克,神曲、谷麦芽各40克。

【制备】将枇杷叶去毛,上药共切碎,加水熬透,共3次,去渣,滤清,合并滤液,浓缩,加炼蜜250克收膏。每服12克,一日2次,白开水冲服。

助胃膏

【适应症】温中健胃,治脾胃虚寒吐泻。

【配方】党参、白术、白茯苓、炙甘草、丁香各15克,缩砂仁40个,木香9克,白豆蔻14个,山药30克,煨肉豆蔻4个。

【制备】共研粗末,加水煎熬,去渣,共3次,合并滤液,浓缩为膏。每眼10克,一日3次。

楂术膏

【适应症】消食健脾,治疗饮食不化,腹胀,大便溏薄等。

【配方】山楂500克,白术250克,陈皮100克,甘草60克。

【制备】加水煎3次,过滤,去渣,合并滤液,浓缩,加炼蜜250克收膏。每服2匙,一日3次。

楂梨膏

【适应症】消食化痰。治疗饮食过度,恣食酒肉油腻所致的食积停滞,胸脘痞闷,嗳腐吞酸,呕吐恶心,痰多胶粘难咯等。

【配方】鲜肥山楂、甜梨各10斤。

【制备】均去核,共捣取汁,入锅煎熬,加炼蜜120克收膏。任意服之。

6.安神类膏方

朱砂膏

组成朱砂、乳香各15克,酸枣仁、党参、赤茯苓各30克,琥珀7.5克。共研极细末,用炼蜜调匀。每晚临卧时服3克。

功用治五心烦热、心悸失眠等。

五味子膏

组成五味子500克,洗净水浸,加水共煎,过滤取汁,加炼蜜2斤,慢火熬成膏,贮瓷瓶中备用。每次服2匙,一日2次,空腹,白开水冲服。

功用可以宁心安神。适用于神经衰弱、健忘、失眠等。

冠心二号膏

组成赤芍、川芎、红花、降香各250克,丹参500克。共研粗末,加水煎熬,共3次,过滤,去渣,滤液浓缩,加炼蜜250克收膏。每服15克,一日3次,白开水冲服。

功用活血祛瘀,通脉止痛,宁心安神。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胸闷胸痛、心悸失眠等,适宜于老年病人久服。

一醉膏

组成杨柳枝20条,黄酒半斤,香油4两。用酒和香油和匀,用杨柳枝逐条搅200下,候油与酒相入成膏。一次灌之。

功用有涤痰宁神功效。治疗精神分裂症。

宁神膏

组成党参60克,茯神240克,葛根、五味子、知母、天花粉、甘草各36克,生地汁500克。先用生地黄用清水浸1宿,捣烂绞取汁,其余药共研粗末,加水煎熬,过滤,共3次,去渣,合并滤液,加入生地汁,浓缩,加炼蜜240克收膏。每晚临睡前服2匙。

功用治失眠梦多。

桂圆膏

组成桂圆肉500克,与白糖500克拌匀,隔水炖至成膏状。每服1匙,早晚各1次。

功用治神经衰弱、健忘、记忆力衰退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