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中医
快速搜索

苦芺

2015年03月24日

  【出处】

  出自《本草经集注》。

  1.《尔雅》郭璞注:钩芺,大如拇指,中空,茎头有薹似蓟,初生可食。

  2.陶弘景:苦芺,处处有之,人取茎生食之。五月五日采,暴干。

  3.《唐本草》:苦芺,今人以为漏芦,非也。

  4.《食疗本草》:苦芺,生食治漆疮。不堪多食尔。

  5.《蜀本草》:《图经》有云,苦芺子若猫蓟,茎圆无刺。所在下湿地有之。

  6.《本草纲目》:《尔雅》钩芺,即此苦芺也。许

  【拼音名】Kǔ ǎo

  【英文名】Herb of Linearleaf Thitle

  【别名】钩芺、苦板、苦菜、败酱、败酱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蒙山莴苣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ctuca tatarica (L.) C.A. Mey.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净泥土,晒干。

  【原形态】蒙山莴苣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分枝。叶互生;下部叶长圆形,灰绿色,基部收窄,半抱茎,羽状或倒向羽状深裂或浅裂,质厚,稍肉质;茎中部叶与下部叶同形,但披针形或狭披针形,不分裂,全缘;上部叶全缘,抱茎;有时全部叶全缘而不分裂。头状花序多数,有20个小花,在茎枝顶端排成开展圆锥状花序;舌状花紫色或淡紫色。瘦果长圆状条形,秒压扁或不扁,灰色至黑色,无边缘或有不明显的狭窄边缘,有5-7条纵肋,果颈渐窄,较长,灰白色,冠毛白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粘土或砂质土壤上,常风于河边、湖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西北等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