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中医
快速搜索

和血润燥 蜀葵花

2015年05月11日

【蜀葵花的功效介绍】:

蜀葵花 (《千金·食治》)

【异名】侧金盏(《尔雅翼》),棋盘花(《分类草药性》),蜀其花(《本草推陈》),水芙蓉(《湖南药物志》),栽秧花(《贵州草药》),镲钹花、擀杖花(《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蜀葵的花朵。

和血润燥 蜀葵花

【植物形态】蜀葵(《千金·食治》),又名:菺、戎葵(《尔雅》),吴葵(《别录》),胡葵(《千金方》),一丈红(《草木记》)。

【性味】甘,寒。

①《别录》:味咸,无毒。

②《千金·食治》:味甘,微寒滑,无毒。


【功用主治-蜀葵花的功效】和血润燥,通利二便。治痢疾,吐血,血崩,带下,二便不通,疟疾,小儿风疹。

①《别录》:主理心气不足。

②《千金·食治》:定心气。

③《本草拾遗》:治小儿风疹。

花有五色,白者疗痢疾,去邪气,阴干末食之。

④《尔雅翼》:敷疮肿。

⑤《珍珠囊》:治带下。

赤治赤(带),白治白(带)。

⑥《纲目》:治带下,目中溜火,和血润燥,通窍,利大、小肠。

⑦《分类草药性》:治红崩,吐血。

红、白、淡三种,白治带症。

⑧《重庆草药》:和血,润肠,除邪热。

治倒经,热毒燥结。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研末。

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四川中药志》:孕妇忌用。

【选方】①治妇人白带下,脐腹冷痛,面色痿黄,日渐虚损:白蜀葵花五两。

阴干,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

如赤带下,亦用赤花。

(《圣惠方》) ②治二便关格,脓闷欲死:蜀葵花一两(捣烂),麝香半钱。

水一大盘,煎服,根亦可用。

(《纲目》) ③治痎疟及邪热:蜀葵花白者。

阴干,为末服之。

(《本草图经》) ④治鼻面酒皶及酐酣:蜀葵花一合,研细,腊月脂调敷,每夜用之。

(《仁存堂经验方》) ⑤治蝎螫:蜀葵花,石榴花、艾心等分。

并取阴干,合捣,和水涂之螫处。

(《补缺肘后方》) ⑥治烫伤:棋盘花三朵,泡麻油二两,搽患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