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莪术二药,经适当配伍,治疗小儿食积、气滞、疳积、瘀阻等,常与四君、四物相伍,气滞者佐以理气,食积者参以消导,每能药中病所,辄取良效。
三棱、莪术二药,味苦平无毒,入肝脾二经。功用行气、消积、破血、止痛,适用于治疗癥瘕积聚、心腹疼痛、胁下胀痛、闭经等证。对于儿科临床经验,用治新生儿黄疸的肝脾肿大、小儿疳积、食积、血小板减少等证颇为灵验。
古代医家张洁古认为:“三棱能泻真气,真气虚者勿用。”又谓:“故凡以消导必资人参、芍药、地黄之力,而后可以无弊,观东垣五积方皆有人参,意可知矣”,“盖积聚癥瘕,必由元气不足,不能运化流行致之,欲其消也,必借脾胃气旺,能渐渐消磨开散,以收平复之功”,“如只一味专用克消,则脾胃之气愈弱,后天之气益亏,将见故者不去,新者复至矣,戒之哉”。
临床上选用三棱、莪术二味时,须掌握一定的尺度:气滞、食积、血瘀者用之,中病即止,待积散瘀化,即去两药,调服而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亦有记载:“三棱能破气散结,故能治诸病,其功可近于香附而力峻,故难久服。”清代名医张锡纯在破血药中亦独喜用三棱、莪术。以其既善破血,尤善调气,论述更为精辟谓:“补药剂中以为佐使,将有瘀者瘀可徐消;既无瘀者,亦可借其流通之力,以行补药之滞,而补药之力愈大也。三棱、莪术与参、术、芪诸药并用,大能开胃进食。”仅此数言,简明概括,对我们的临床用药很有现实指导意义。因之我们常将三棱、莪术二药,经适当配伍运用于儿科消化道常见病之食积、气滞、疳积、瘀阻等症,每与四君、四物相伍,气滞者佐以理气,食积者参以消导,每能药中病所,辄取良效。
更多有关中药常识内容,请点击查看【中药常识】专题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