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中医
快速搜索

高山紫菀

2015年03月24日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拼音名】Gāo Shān Zǐ Wǎn

  【英文名】root of Alpine Aster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高山紫菀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er alpinus L.[A。 pulchellus Willd

  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全草,切段,晒干。

  【原形态】高山紫菀 多年生草本,高10-35cm。根茎粗壮,有丛生的茎和莲座状叶丛。茎直立,不分枝,基部被枯叶残片,被密或疏毛,下部有密集的叶残片,被密或疏毛,下部有密集的叶。下部叶匙状或线状长圆形,长1-10cm,宽0.4-1.5cm,先端圆形稍尖,基部渐狭成具翅的柄,全缘;中部叶长或稍有腺点;中脉及三出脉在下面稍凸起。头状花序在茎端单生。总苞半于形;总苞片2-3层,外层全部草质,内层边缘膜质,边缘常?a href=http://www.htysw.net/special/xia.html target=_blank>焐??幻芑蚴枞崦?I嘧椿?5-40个,舌片紫色、蓝色或浅红色;管状花花冠黄色,裂片长约1mm;花柱附片长0.5-0.6mm。冠毛白色,另有少数在外的极短的糙毛。瘦果长圆形,基部较狭,褐色,被密绢毛。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草坡及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新疆等地。

  【化学成份】根含脂肪酸(fatty acid)[1,毛叶酯(lachnl-phyllum ester)[2。地上部分含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