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中医
快速搜索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2015年06月24日

黄连,是植物中的一种,黄连是非常有名的中药材之一,它除了可以治湿疹、口臭、痔疮外,还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它的食用方法及禁忌又有哪些呢?它的一般人群使用量是多少呢?有哪些副作用?

黄连的基本介绍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载:“黄连生巫阳(今四川省巫山县)川谷及蜀郡(今四川省雅安境内)、太山。二月、八月采。”可见自古以来即以四川为主产地。《新修本草》载:“蜀道者粗大节平,味极浓苦,疗渴为最;江东者节如连珠,疗痢大善。今澧州(今湖南澧县)者更胜。”《本草纲目》载:“今虽吴、蜀皆有,惟以雅州、眉州者为良。药物之兴废不同如此。大抵有二种:一种根粗无毛有珠,如鹰鸡爪形而坚实,色深黄;一种无珠多毛而中虚,黄色稍淡。各有所宜。”据产地、药物形状及性味来看,《本草纲目》所载前一种即今之“味连”,原植物为黄连 Coptis chinensis Franch.;后一种即今之“雅连”,原植物为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而《新修本草》所云产江东,节如连珠者即华东一带所产的“土黄连”,其原植物为短萼黄连C.chinensis Franch. var.brevisepala W.T.Wang et Hsiao,《植物名实图考》载:“黄连,今用川产,其江西山中所产者,谓之土黄连。”从其附图的叶形可以确定为短萼黄连。 目前主要产地为湖北省利川市,及重庆市石柱县。

黄连的性味归经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用法用量】2~5g。外用适量。

【储藏】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症。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以止呕,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对热病高热、心火亢盛,有良好疗效,常配合山栀、连翘等同用;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丹皮等药同用。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外用以黄连汁点眼,可治火盛目赤;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1、抗菌作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等。

2、抗病毒作用:

抑制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

3、抗原虫作用:

体外抑制阿米巴原虫、阴道滴虫、锥虫。

4、解毒作用:

对抗细菌毒素,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溶血素效价,降低大肠杆菌的毒力。

5、抗炎、解热:

抑制多种实验性炎症,有效成分为小檗碱,抗炎机理与刺激促皮质激素释放有关。

解热作用与抑制中枢PO/AH区神经元cAMP的生成有关。

6、抑制血小板聚集

黄连的食用人群:

禁忌人群: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均应慎服。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适宜人群: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病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