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药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赤芍药吗?赤芍药功效与作用是什么?赤芍药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小编来了解一下中药赤芍药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赤芍药的简介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Chì Sháo Yào
【别名】木芍药(崔豹《古今注》),红芍药(《圣济总录》),赤芍(《药品化义》),臭牡丹根(《青海药材》)。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芍药(野生种)、草芍药、川赤芍等的根。秋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支根,洗净泥土,晒至半干时,按大小分别捆把,再晒至足干。四川地区也有刮去粗皮后再晒干者。
【原形态】
①芍药(《诗经》),详白芍药条。
②草芍药(崔豹《古今注》),又名:山芍药、卵叶芍药、参幌子、野芍药。
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根肥大,呈圆柱形或纺锤形,有分枝,外皮棕红色。茎直立,光滑无毛。2回3出复叶,互生,长达25厘米;顶生小叶片最大,倒卵形或阔卵形,先端锐尖,基部楔形,长达13.5厘米,宽4.6~4.8厘米,侧生小叶片稍小,椭圆状倒卵形或卵形,基部楔形、阔楔形或偏斜形;叶柄长14厘米。花单生于茎顶;萼片3~5,淡绿色或淡红色;花瓣通常6~8,倒卵形,先端钝,粉红色;雄蕊多数,花药黄色;心皮3~5,通常为3,离生,无毛。蓇葖果长圆形,表面粗糙,成熟时开裂。种子近球形,蓝黑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长在阔叶林下及山沟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安徽等地。
③川赤芍,又名:毛果赤芍。
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根圆柱形,单一或分歧,外皮灰褐色。茎圆柱形,有时略带紫色,光滑无毛,有纵棱。2回3出羽状复叶,互生;具柄;小叶片再2~4深裂,深裂片再裂成细小裂片,稀有不裂者,最终裂片长圆形或披针形,先端尖或锐尖,宽6~18毫米,上面绿色。花顶生,通常每茎着生 2~3朵,有时仅一花发育,直径6~9厘米,红色;萼片5,绿色,卵形;花瓣通常7枚,广倒卵形,边缘不整齐,先端常凹缺;雄蕊多数,花丝淡黄色或淡红色,花药黄色。蓇葖果2~5,密被黄色细绒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坡丛林下、草坡上。分布四川、云南、贵州、山西、甘肃、新疆、青海等地。
【生境分布】主产内蒙占、河北、辽宁、黑龙江、吉林。陕西、山西、甘肃、青海、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亦产。其中东北、华北、西北等地所产的赤芍药,以芍药的根为主,部分为草芍药的根。西南一带所产的赤芍药,以川赤芍的根为主。上述商品中,以内蒙古多伦所产的质量最佳,特称为多伦赤芍。
【性状】干燥根呈圆柱形,两端粗细近于相等,稍弯曲,长10~36厘米,径约6~19毫米。表面暗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横向凸起的皮孔及根痕,具粗而深的纵皱纹,手搓之则外皮易脱落,显出白色或淡棕色的皮层。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粉白色或黄白色,皮层窄,呈类粉红色,中央髓部小,木质部射线明显,有时具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涩。以根条粗长,外皮易脱落,皱纹粗而深,断面白色,粉性大者为佳。
赤芍药的性味归经入肝、脾经。
①《珍珠囊》:足太阴脾经。
②《汤液本草》:入手足太阴经。
③《本草经疏》:手足太阴引经药,入肝、脾血分。
④《药品化义》:入肝、小肠二经。
⑤《本草经解》:入心与小肠。
赤芍药的功效与作用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④《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⑤《开宝本草》:别本注云,利小便,下气。
⑥《滇南本草》: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退血热,攻痈疮,治疥癞。
⑦《药品化义》:泻肝火。
赤芍药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赤芍药的禁忌注意血虚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须(一作’雷’)丸为之使。恶石斛、芒硝。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②《本草衍义》:血虚寒人,禁此一物。
③《本草经疏》:赤芍药破血,故凡一切血虚病,及泄泻,产后恶露已行、少腹痛已止,痈疽已溃,并不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