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又名将军、川军、锦纹,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具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宁血止血及燥湿等多重功效。明代名医张景岳把大黄列为“药中四维”之一,尝谓:“夫人参、熟地、附子、大黄,实乃药中之四维……人参、熟地者,治世之良相也;附子、大黄者,乱世之良将也。”清代名医陆懋修称:“药之能起死回生者,惟有石膏、大黄、附子、人参。有此四药之病一剂可以回春,舍此之外则不能。”现代名医吴佩衡则把附子、干姜、肉桂、麻黄、桂枝、细辛、石膏、大黄、芒硝、黄连列为中药十大主帅,指出“此十味药品,余暂以十大主帅名之,是形容其作用之大也。”大黄之重要,于此可见。
肺炎
肺与大肠相表里,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大黄攻下,上病下取,釜底抽薪,“病在脏,治其腑”,肠腑疏通,则上焦壅遏之邪热、痰浊自有出路,诸症遂迅速缓解,大有缩短病程之殊功,且该药本身亦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甚值医者注意。
狂犬病
本病由疯犬伤人或皮肤有破误触疯犬唾液或患者涎液、汗液,染毒而发,西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死亡率几近100%。中医认为,疯犬毒气先着肌腠、经络,引起营卫不调,经脉瘀滞,然为时尚短,继而毒攻脏腑,致生变证;毒攻于心,五神易位,则恐惧不安,怕风恐水;心神散乱,故发狂症;毒邪入里,化痰生风,与肝风相引,则抽搐频作,最后终致五脏气绝,阴阳离绝。石恩骏常投以大黄为方之《金匮要略》下瘀血汤或伍蝉衣、僵蚕,多能转危为安,乃取其解毒排瘀之功。
值得一提的是,患者在服该药方后,必泻下鱼肠猪肝样大便,小便如苏木汁,如此数次,大小便如常。可不拘剂数,需服至大小便恶物泻尽为度,不可中止,如留有余毒,则有再发之虞。如服后大小便正常而无恶物排泄,则非狂犬病也。石恩骏对此病治验颇多。
痹证
石恩骏根据《日华子诸家本草》云其有“调血脉,利关节”之功,故在治疗痹证时,喜以大黄入药,偏热者伍石见穿、百部、杏仁、桑枝、皂角刺、银花、生石膏;偏寒者则以小剂大黄伍大剂乌附为治;气虚伍黄芪;血虚加当归、生地黄;久治不愈者加炮山甲、乌梢蛇、全蝎等虫类搜剔之品,治疗颇为应手。
更多有关中药常识内容,请点击查看【中药常识】专题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