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中医
快速搜索

中医药美容讲座--中药

2015年04月01日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而中药材又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

  一、中药的性和味

  中医认为,每一种药物都有一定的"性"和"味",性与味是药物性能的重要标志。有了"性"和"味"就可以认识各种药物的共性和个性,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1、四气:

  四气指的是中药的"药性",是从性质上对药物作用的概括,主要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脉沉无力等寒证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而温与热,寒与凉则属共同性质中仅有程度上的差异,温次于热,凉次于寒。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是指药性不甚显著、作用比较和缓的药物。

  2、五味:

  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各种药物所具有的不同滋味,与作用之间有着规律性联系。

  具体来说,辛味: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

  甘: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

  酸:有收敛、固涩作用。

  苦:有泻火、清热、燥湿、通泄等作用。

  咸:有软坚散结、泻下作用。

  还有一种淡味。所谓淡味,就是淡而无味。淡有渗湿、利尿作用。

  每一种药物的性和味,都有非常密切的相互联系。例如两种药物都是寒性,但是味不相同,一是苦寒,一是辛寒,两者的作用就有差异。反过来说,假如两种药物都是甘味,但性不相同,一是甘寒、一是甘温,其作用也不一样,如寒性的甘味药沙参用于养阴,而温性的甘味药人参用于补气。

  二、中药的作用

  1、归经:指不同中药对人体脏腑经络所具有的特殊的选择和亲和作用,其实就是中药的"靶向性"。

  如麦冬、桔梗、百合等对滋润皮肤,宣肺止咳有效,而这些功能与肺脏、肺经有关,所以这些药入肺经。郁金、柴胡、香附等对肝脏、肝经的口苦、胸胁胀痛、头晕等证状,就称其为入肝经。

  药物性味与归经也密切相关。总体来说,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2、功效:

  中药的功效主要有养血、补气、清热、利水、化湿、理气、活血、滋阴、壮阳、解毒,去风等。例如:当归有补血,活血的功效,使用当归可以改善贫血,使血流通畅,防治面部干燥、脱屑、瘙痒等,润肤美白,使皮肤光泽细嫩。

  三、中药的分类方法

  1、根据药性:如《药性赋》。

  2、根据功效:如《中药学》。

  3、根据药用部位:分为根类、叶类、花类、皮类等。

  4、自然属性: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动植物药材再根据其原植物原动物的亲缘关系来分类和排列次序。如五加科、木兰科、蓼科等等。

  四、中药的炮制和加工提取技术

  中药材炮制的主要目的是增效减毒。

  为了更快捷,方便,更有效的医治百病,发明了更科学的把中药中的精华成份提炼出来方法:煎煮、溶剂提取、蒸馏、膜分离技术、低温提取、超微粉碎技术、中药絮凝分离技术、半仿生提取法、超声提取法、旋流提取法、加压逆流提取法、酶法、超滤法、分子蒸馏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大孔树脂吸附法等。

  例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在专门的设备中用某种气体(通常使用二氧化碳)在操作压力、温度和时间等方面进行控制,在临界点时使有效成分溶解出来,提取物无污染,纯度高,产品质量好。适宜做高档的化妆品,药品或保健食品等。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责任编辑:河南健康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