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健康网讯:“酒,看起来像水,喝到嘴里辣嘴,喝到肚里闹鬼,走起路来绊腿,半夜起来找水,早上醒来后悔”形象地道出了广大酒友的心声。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酒不仅成了人们生活的调味品,也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省中医院内三病区医学硕士王宇亮说。
在古老的社会,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在现代的生活中,酒已经成为人们交际、沟通感情甚至是消愁的佳品。但是,酒这东西,亦正亦邪。
酒与中药
“酒最早是天然产物,人类不是发明了酒,而是发现了酒。”王宇亮指出。在原始社会时,谷物因保藏不当,受潮后会发霉或发芽,发霉或发芽的谷物就可以发酵成酒。因此,这些发霉或发芽的谷物就是最原始的酒曲,也是发酵原料。
后来人们在造酒的时候为了增加酒的香味,就往酒曲里面加为数不等的中草药,像杏仁,白术,川芎,白附子,木香,官桂,防风, 天南星,槟榔,丁香,人参,胡椒,桂花,肉豆蔻,生姜,川乌头,甘草,地黄,苍耳,桑叶,茯苓,赤豆,绿豆,辣蓼等。虽说注重使用的是这些药物的芳香,但是,无意之中,也凸显了酒的药用价值。到了明代,酒曲中大量地加入中成药,并按中医配伍的原则,把药物分成"君臣佐使信"。在客观上,这些,中草药成分对酒曲中的繁殖有微妙的作用。
另外,《神农本草经》也有记载, "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用酒浸渍,一方面可使药材中的一些药用成分的溶解度提高,另一方面,酒行药势,疗效也可提高。但是,“酒的用量要合适,一般的在用药的时候滴上一滴就可以了。”王宇亮提醒。
中国的酒文化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
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
汉武帝时期实行国家对酒的专卖政策以来,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酒的专税就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像李白、张旭、怀素等艺术家在醉酒的状态下更易发挥出自己潜质,创造不朽的文学作品。
酒精易导致哪些消化系统的疾病
酒精中毒可导致的疾病有很多,低血糖、肾脏疾病、脑和心脏损害、皮肤血管扩张、酒精性脂肪肝慢性胃炎和胰腺炎等。“酒精对消化系统的刺激,更是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王宇亮强调。
酒精引起的胃损伤:对健康志愿者的研究表明,单次摄入40%酒精即可引起胃粘膜充血、水肿、剥脱及光镜下上皮广泛固有层水肿,纤维素沉积,微血管破裂出血。酒精对胃粘膜急性损伤的主要靶点为胃粘膜的微血管结构经口摄入酒精可直接损害胃黏膜上皮的脂蛋白层,使胃黏膜屏障受损,经过一系列的酒精刺激,最终出现黏膜充血、红细胞渗出、胃黏膜糜烂出血,甚至浅表性溃疡,过量饮酒又可引起幽门痉挛,延长胃排空时间,易引起恶心、呕吐,胃镜下常表现为急性出血糜烂胃炎。
胃内酒精代谢对胃的影响:胃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使胃粘膜细胞内乙醇脱氢酶的活性降低,导致胃内乙醇代谢缓慢,使胃内乙醇浓度保持高水平,胃粘膜易受损伤 。
酒精与肠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兔小肠的离体试验表明,酒精可使小肠粘膜的通透性增高,促进组胺释放;而且,低浓度酒精的预处理可降低肠道的通透性和组胺的浓度,表明肠粘膜已产生适应性的保护作用。肠道内的某些有氧菌含有乙醇脱氢酶,可代谢酒精,在肠道内产生乙醛,引起肠道运动功能的障碍,导致相应的症状发生。
王宇亮说,酒精能引起多种疾病,但其历史地位和经济文化地位在日常生活中依然坚不可摧。日常同学小聚会、走亲访友等都需要酒来助兴,那么怎样健康饮酒呢?
健康饮酒
饮酒前需要做两方面的准备:一是选择最佳的饮品。决定“醉酒”的几个因素,日常饮用的各类酒,都含有不同量的酒精,酒中的乙醇含量越高,吸收越快,越易醉人。
啤酒含酒精3%~5%;黄酒含酒16%~20%;果酒含酒精16%~28%;葡萄酒含酒精18%~23%;白酒含酒精40%~65%;低度白酒也含酒精24%~38%,由于不同的人对酒精的敏感性不同,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安全剂量”是相对的。每个人应根据个人的差异少量饮酒。
一般而论,成人的乙醇中毒量为75~80毫升/次,致死量为250 ~ 500毫升/次,幼儿25毫升/次亦有可能致死。 摄入的酒精量(克数)=饮酒量(毫升数)×含酒精的浓度(%)× 0.8 。例如,一次饮 52 度( 52 %)的白酒 100 毫升,其酒精量=100 毫升× 52 %× 0.8=41.6 克酒精。连续5年以上每天摄入酒精超过40克,即累计73千克以上,有48%的人会患上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
二是饮酒前要吃点东西垫底,俗语说,“肚里没本,难下清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饮酒后,乙醇在消化道中被吸收入血,空腹饮酒则吸收更快。对胃肠道的刺激更加明显,容易导致消化系统疾病。
早在上古的时代,大禹都曾经说过,后世必有喝酒误事者。王宇亮说,现在不仅仅是因为喝酒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由于喝酒所导致的车祸也逐年增多。所以,建议大家尽量不喝酒。
最后,王宇亮还特别提醒,咖啡和浓茶解酒并不合适。喝浓茶(含茶碱)、咖啡能兴奋神经中枢,有醒酒的作用。但由于咖啡和茶碱都有利尿作用,可能加重急性酒精中毒时机体的失水,而且有可能使乙醇在转化成乙醛后来不及再分解就从肾脏排出,从而对肾脏起毒性作用;另外,咖啡和茶碱有兴奋心脏、加快心率的作用,与酒精兴奋心脏的作用相加,可加重心脏的负担;咖啡和茶碱还有可能加重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
因此,用咖啡和浓茶解酒并不合适。但是,喝一些清茶还是对缓解症状有很好的效果。另外,喝些果汁、绿豆汤,生吃梨子、西瓜、荸荠(马蹄)、桔子之类的水果来解酒也十分有效。
(责任编辑:河南健康网)